《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ANewPsychologyofLove,TraditionalValuesandSpiritualGrowth...



又重新去读《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发现我自己之前看不懂是有原因的。我急切的带着问题去找答案,本身又不喜欢抽象的东西,怎么可能安静下来去理解文字背后作者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自律

懒惰

就像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人通往心智成熟的路就是要不断的和自身的原罪去做斗争。而那个与环境共生多年的我自己的心灵呢,总是在逃避去面对这些。 分析自己,逃避,选择舒适安于现状,本身就是懒惰。

作者这样说:

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断努力,而且必然是艰苦的过程,它必然与自然力量对抗,还要反抗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

谈到心智的成熟,显然要涉及同一件事的反面:阻碍心智成熟的障碍。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只要克服懒惰,其他的阻力都能迎刃而解;如果无法克服懒惰,不论其他条件如何完善,我们也无法取得成功。所以,懒惰,也是本书的一大主题。简单地说,懒惰,是人生的一种可怕而消极的力量。我们身上有一种原罪:懒惰。

懒惰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恐惧感。 并非所有的恐惧都等于懒惰。但大部分恐惧与懒惰有关。 我想到了未知永远存在,还有人本能的对未知的恐惧。 既然对抗心智成熟的是懒惰。那我们需要自我认识,观察,意识并反思自己的懒惰。并克服懒惰就好了。

用最简单的一点去理解,应该是:一切都不怕麻烦的心态。

自律

再来理解自律。

需要自律是源于人生本来就会因遇到很到的问题而痛苦。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通过自律,我们就知道在面对问题时,如何以坚毅,果敢的态度,从学习与成长中获得益处。

自律究竟包括哪些技巧呢?如何通过自律,消除人生的痛苦呢?简单地说,所谓自律,是以积极而主动的态度,去解决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 他们并不复杂,需要你用心体会并实践。实践这些原则,关键在于你的态度,你要敢于面对痛苦而非逃避。(就是你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懒惰)

推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有意识的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做到这个原则,但最重要是父母自己自律。先成为榜样才是最重要。

承担责任

不能及时解决人生的难题,它们就会像山一样横在我们面前。 很多人显然忽略了其中的道理。我们必须面对属于我们自己的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唯一的办法——我们应该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问题,还是由我来解决。 这里想到了在如何解决麻烦时学到的方法,对于是自己过去的认知所作的选择而产生的麻烦,就是“认”。 还有曾国藩的:打掉牙和血吞。

尊重事实

尊重事实,意味着如实看待现实,杜绝虚假,因为虚假与事实完全对立。 逃避现实的痛苦和不幸,是人类的天性,只有通过自律,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的痛苦。我们必须尊重事实,尽管这回带来痛苦,但远比我们的个人利益和暂时的舒适更为重要。我们必须淡化暂时的不适之感,应该追求真理而不是幻象,并愿意承受所有的痛苦。要让心灵获得成长,让心智走向成熟,就要竭尽全力,永远尊重事实,乃至献身真理。 献身真理意味着要自我反省。 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

保持平衡

自律,是艰苦而复杂的工作,你需要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你一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保留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为使人生规范,高效,务实,必须学会推迟满足感,要把眼光放远。还要尽可能过好眼下的生活,要通过适当的努力,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换句话说,自律本身仍需要特殊的“约束”,我称之为“保持平衡”,这也是自律的第四种原则。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

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相当多的人都没有选择放弃,他们不想经受放弃的痛苦。放弃固有的人格,放弃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或意识形态甚至人生理念,其痛苦之大可想而知。

放弃自我,是耗时长久,逐步适应的过程,我们需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为了减少痛苦,需要学习一种极为重要的保持平衡的心理技巧----“兼容并包”。指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稳定,又要放弃自我,以腾出空间,接纳新的想法和观念,实现自我平衡。兼容并包的前提,在于你获得的永远比放弃的多。

关于平衡与放弃。未来放弃,首先必须拥有某种事物。同样,首先确立自我,才能够放弃自我。为数众多的人,就是因为缺乏实践的欲望,害怕痛苦的感受,致使心灵无法成长。 放弃才能新生。

读到这里来,放弃自我,让我想到了脱离共生状态。脱离共生状态,挣扎着让自己心智成熟,也是这里所说的放弃自我,让心灵成长,让意识进化。

自律是人类心灵进化的重要手段,接下来,我要讨论自律的原动力----爱。

爱的定义

首先,心智的成熟,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宗教意义的爱。但我的定义,并非来自某种宗教思维,而是来自心理治疗临床经验,也包括多年的自我反省。

其次,爱是长期和渐进的过程。爱是自我完善,意味着心智不断成熟。换言之,我们付出爱的努力,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自己也同样获益。

第三,真正意义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

第四,爱是自我完善,也是帮助别人完善。它意味着持续努力,超越自我界限。

哪些不是爱

永远活在自我界限中,只会给人带来孤寂。坠入情网,只能使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发生暂时性崩溃。自我完善,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坠入情网却可能无需力气。

真正的爱,是自我完善的特殊体验,跟自我界限有着密切关联。

消极性依赖心理的特征之一,是缺乏真正的爱。真正的爱和自律性相辅相成。 过分依赖的一个特征,是它和心智的成熟无关。 区分爱与依赖的本质,以便明确一个事实:

不关心心智的成熟,爱就不能带来任何滋养以及任何形式的“精神贯注”,所以,它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

以本章对爱的定义为例,我们爱的真正对象应该是人类。只有人类的心灵,才有成长与进步的能力。因为真正的爱的本质之一,就是希望对方拥有独立自主的人格。

父母应该成为值得尊敬的领导者、指挥官,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依据理性的的判读,而不能仅凭直觉,必须经过认真思考和周密计划,甚至作出令人痛苦的决定。

自我牺牲

不合理的给予以及破坏性的滋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给予者以“爱”做幌子,只是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却从不把对方心智的成熟当一回事

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行为,不仅需要用心,更需要用脑。爱,绝不是无原则的接受,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严厉的批评

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充,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真正的爱,能使自我更为完善。爱,在某种意义上是自私的,最终的追求则是自我完善。当然,自私与否,不是判定爱的标准,唯一的判断标准是:爱——永远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之外,都不是真正的爱

爱不是感觉

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

真正的爱,须以全部身心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使爱的对象得到成长,就必须付出足够多的努力(甚至自我牺牲),不然爱的愿望就会落空。把真正的爱与爱的感觉混为一谈,只能是自欺欺人。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者精神贯注。爱是行动,不是空想,爱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头脑的主观意想。

哪些是爱

关注的艺术

要实现真正的爱,必须付出切实的努力。坚持实现自我完善,是爱的基本前提,这就如同我们必须坚持多走一步路,才可以逐步对抗与生俱来的惰性,抵御因恐惧而产生的排斥心理。扩充自我界限,意味着摆脱惰性,直面内心的恐惧,这就是说,爱可以使我们勇气倍增。所以,爱也是获得勇气的一种特殊形式。爱是为培养自我与他人的心智的成熟,持续而表现出的一种勇气。真正的爱,一定需要努力和勇气,不然就不可能是真正的爱,这一点毋庸置疑。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用心倾听,是一种爱的行为,我们在倾听时,要尽可能集中注意力。不懒惰,用心倾听。

爱是行动,需要与懒惰对抗,与恐惧较量。现在,让我们从爱的行动,转向爱的勇气。

爱意味着自我完善,即让自我进入陌生领域,塑造出不同的、崭新的自我。在某种意义上,心智的成熟需要勇气,也需要冒险。

独立的风险

人生就是一种冒险,你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

心智的成熟,除了爱和自我完善,除了突破自我界限,并将自我延伸到新的领域,还需要什么条件呢?自尊自爱,首先,敢于追求独立自主,本身就是自尊自爱的体现。 家长的角色和心理医生相似。聆听子女的心声,满足他们的需要,有助于家长实现自身完善。 勤于自我反省,自我反省的最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爱与自律

自律的力量来自于爱,而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以此促进对方心智成熟

恰当处理好自己的感情,需要丰富而复杂的平衡技巧。需要自我剖析和自我调整。主人需要尊重奴隶(感情),提供像样的食物,住所,医疗,及时听取意见并给予反馈。主人要鼓励我奴隶的积极性,关心它们的健康状况,同时,也要把他们组织起来,规定纪律,下达命令,让它们分清界限,明确谁是管理者,谁是被管理者。(这里说的主人和奴隶,有点像元认知与认知。)

爱与独立

帮助他人心灵成长,也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付出真爱的人,应该永远把爱的对象是为独立的个体,永远尊重对方的独立和成长

爱与心理治疗

没有爱的心理治疗,不仅不可能成功,甚至只会带来危害。心智成熟的旅途是漫长的,你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自律,使自己具备更强的能力。只有这样,你才能对朋友和家庭进行心理治疗。

爱的神秘性

关于爱,有许多至今难以了解的方面。单纯从社会生物学角度和观点出发,未必能解答这些问题。普通心理学提供关于自我界限的知识,起到的作用也非常有限。真正了解爱的秘密的人,也许是那些研究宗教的人。未来解答这些问题。下一章节要讲述。

阅读心得:

这本书很早就有,一直以为自己读完了,读懂了。偶然遇到再翻看时,发现自己只是知道有一本书叫这个名字罢了。

特别是上次做读书笔记时,我是在跳着读,因为对最后一章更有兴趣,也一定是因为自己的认知自大在作怪。读完最后一章自己按自己心理的疑惑去找答案。就有了上一次的读书笔记。也一直以为自己找到答案了,不屑于接着看完关于爱的这一章。可是这次只是单单因为要做笔记认真再读下来,发现我一直不了解什么是爱。真正的爱,和心智成熟有关,以为心智成熟只关乎到自己的事,把所有的不相关都先放一边。发现不是这样的。我会爱吗,我以为的爱是真正的爱吗?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去问自己这些问题。

还发现了一个地方,作者在这本书几乎每一个小概念里面都有举例或者几句话分析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这一章节里说到父母是领导者,指挥官,这个道理好像在哪里听到过,特别熟悉吧。 不是我们生了孩子就可以做父母,我们要考证的。而爱孩子,也是爱自己,首先要在尊重双方都是独立自由的前提下。多用心总是不会错,但是不能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

又意识到倾听很重要,会倾听对自己和对被倾听的对象,都是不一样的体验。是关于心智成熟的体验。比如,我们读作者很用心写的文字,反复认真的读,也是一种心灵的倾听,仔细想想。真正读懂了,才是倾听有效,才是对心智成长有效。

先做自己,不依赖,不牺牲。勇于独立。勤于反省,用心倾听,帮助别人成长也是自己成长。

成长与宗教

宗教与世界观

随着自律的不断加强,爱和人生经验一并增长,我们会越来越了解自身成长的世界,以及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由于天赋以及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个人对人生体验的广度和深度常常有着天壤之别。

一个人的宗教信仰或世界观,只有局部属于意识思维层面。多数病人无法体验到自己的潜意识思维,以及对世界真正的看法和整体的观念。

人的宗教都来自其文化环境。欧洲人认为上帝是白人,非洲人则相信上帝是黑人。印度人更容易成为印度教徒,并形成相对悲观的世界观;生活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人大多会信奉基督徒,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也比印度教徒乐观得多。

形成宗教思维的基本因素来自我恩的家庭,父母是我们信仰的根植者。他们的影响,不仅在于他们的话语,更在于他们处事的方式。父母的言行举止,为我们创造了独有的外在世界,在此基础,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我们的宗教和世界观,常常取决于童年经历的影响,这就构成宗教与现实的对立,也就是小宇宙和大宇宙的对立。

我们毕竟不是超人,我们无法超越自身文化,父母乃至童年经验的影响,我们只能依据狭窄的人生参照系来待人处事。

科学的宗教

心智的成熟,其实就是从小宇宙进入到大宇宙的历程,本书注重论述这段旅程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就是不断迈进的求知之路。只有学习和进步,才能摆脱昔日经验的限制。我们必须消化和吸收新的知识,扩大我们的眼界,敢于涉足最新的领域。

本书主旨之一,就是探讨增加认知,扩大视野的意义。爱的本质,其实是自我完善,而起步的风险之一,就是必须进入未知的领域。我们必须放弃落后的,陈旧的自我,把陈腐的,过时的认知踩到脚下,及时抛弃狭隘的人生观。只有怀疑和挑战,才能是我们走上神圣的自由之路。

从科学起步,以科学的“宗教”,来代替父母的“宗教”。 有了自己的宗教,才能有成熟的心灵。 科学本身也是一种宗教。

关键字:真实,观察,知识,怀疑,经验等。

拥有科学的思维,能够对一切现象提出质疑,这远比单纯依靠盲目的信仰,迷信和教条,更有利于我们的进步。

婴儿与洗澡水

科学家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意识到,和其他宗教一样,科学也可能流于教条主义。 我坚定的认为,对于别人教给我们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观念以及一切陈规旧习,采取冷静和怀疑的态度,才是使心智成熟不可缺的元素。 心智的成熟,意味着走出迷信,进入不可知论,再脱离不可知论。真正认识“神灵”的存在。

神奇的力量

健康的奇迹

所谓神奇的力量,由于它超出传统科学和自然法则解释的范围,所以一向被视为奇异现象或者奇迹。

潜意识的奇迹

潜意识可能以清晰的语言讲述病人最真实的情况。只要做出正确的解释,这些信息就能滋养心灵,促进心智成熟。

我是如何知道我本不知道的事情的?在所有可能的解释当中,一种是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也就是即便没有亲身经历而获得智慧,我们也可以继承祖先经历并获得的智慧。

这种比我们自己更为聪明的部分,其来源是什么呢?我们不得而知。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理论暗示:我们的智慧来自于继承。最近科学实验,把基因同记忆现象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结论证明:我们的基因很可能继承了知识,并在细胞里以核酸遗传密码形式储存

好运的奇迹

人类大脑相当复杂。通过某些细节或特殊现象,可以清楚发现,人的潜意识实在发生作用。

偶然事件本身的意义就很模糊,大多心灵感应,超自然现象,其意义或许同样是模糊不清的。某些心灵感应现象的大量出现,却有可能给我们带来好运。换句话说,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可能给当事者提供意外的帮助。

Serendipity(不期而遇到的收获或好运)。英文原意:意外发现有价值的或令人喜爱的事物的天赋和才能。这个定义最值得关注的地方,就是它把“好运”看作是一种天赋和才能。

进化的奇迹

心智的成熟,就是一个人特殊的进化模式。在我们的一生中,心灵获得成长的机会无穷无尽,而且没有任何限制。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经过数十亿年的时间,宇宙会完全分解,其高度降至最低点,成为没有任何形状和结构,不再发生分化的死寂状态,这种没有组织,不再发生分化的状态,我们称之为“熵”。

能量自然从高处流向低处,最终进入熵的状态,称为熵的力量。进化过程就是与熵的力量彼此抵触。

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就是不断努力,要同熵的力量对抗。

推动个人及整个物种克服懒惰与其它自然阻力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就是爱。自我完善的爱。具有人性的爱,它违反熵的自然规律,是一种永远走向进步的神奇的力量。

熵与原罪

阻碍心智成熟最大的障碍是懒惰。 懒惰是爱的对立面。 懒惰是人生的一种可怕而消极的力量。 懒惰也是我们内心熵的力量。 在每一个人的身体中,都拥有向往神性的本能,都有达到完美境界的欲望;而在每一个人的身体中,同样都有懒惰的原罪,无所不在的熵的力量。

邪恶的本质

熵是一种庞大的力量,是人性极恶的体现。但,熵不是一呼百应的领袖,无法集中起大多数人的力量。

意识的进化

荣格把潜意识分两种:一种是浅层次,个体化的潜意识,另一种是深层次,属于全人类的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属于神性,或者上帝,意识则属于个体,而个体潜意识属于两者的界面——相当于上帝的意识和人的意识较量的战场。

心智成熟的终极目标是人神合一,即个人与上帝应当具有共同的认识和了解。

人神合一,成熟而自由的意志,可以使我们和心灵的上帝达成一致,上帝就会经由我们的意识,获得强有力的崭新的生命形式。我们有意识做出选择,按照上帝的意愿,来影响世界和他人。会成为一种神奇的力量。

力量的本质

真正的自知自觉,总是缓慢而渐进的过程。要有足够的耐心,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反省。

在自我纠正和自我调整过程中,我们终将了解人生的真谛,清楚我们在说什么,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一言以蔽之,我们必将拥有驾驭人生的强大力量。

心灵的力量不断积聚,还会带来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孤独感

在心智成熟的道路上,所有走在最前面的人,所有走得最远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种孤独。正是神交待给我们莫大的幸福,才支撑我们鼓足勇气,宁可忍耐孤独,踽踽独行。

俄瑞斯忒斯的传说

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里,为了生活得更好,必须尽可能了解世界的本质,但真正的了解无法一蹴而就。要洞悉世界的本质,认清我们与世界的关系,我们就可能经受各种痛苦,而惟有经受痛苦,才能够最终走向真理。一味的逃避痛苦,最终导致心灵与现实脱节,言语和行为也会变得不切实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

抗拒潜意识的暗示

俄瑞斯忒斯没有看心理医生,他是自己治好了自己。即便古希腊有一流的心理医生,他还是得自行治疗。心理治疗的本质,不过是一种自律的工具。 在这个世界上,极少有人能义无反顾的走向成熟。并乐于接受崭新的,更大的责任。

本章有关潜意识的论述,旨在帮助走上心智成熟之路的人去赢得人生的好运,去学习和掌握发现神奇事物的本领。不期而遇的好运和收获不是天赋的才能,而是后天习得的本领。拥有这样的本领,我们就可以理解意识领域之外的潜意识,并妥善地加以运用。拥有这样的本领,就可以确保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始终有一双看不见的手,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智慧,指引着我们走向新生。这一双手,这一种智慧,总是目光犀利,判断准确,远远胜于我们的意识思维。

心智的成熟之旅艰苦卓绝,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你都离不开勇敢、进取和独立的精神。即便有先知的告诫,你仍需要独自前行。任何训诫,都不能免除心灵旅行者必经的痛苦。你只能自行选择人生道路,忍受生活的艰辛与磨难,最终才能达到人生新的境界。

阅读心得:

第三部分,是讲宗教信仰心智成熟的关系。但是看进去发现,对宗教的理解也没有那么偏面了,这就又应了是让系统先判断还是先去接受事实,看进去,让自己的思维保持开放。去理解明白到底作者要表达什么。

第四部分,这是个需要再思考和去在做相关功课的一节。比如潜意识这个概念里关于荣格的一些理论的 了解。我一直想试图去理解大脑的元认知和认知,与心灵的意识,个人意识,集体潜意识,到底有没有什么关系呢?反正现在是没有想明白。

但是关于心智的成熟的理解,我好像又和读过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有了一些相通的体验。具体是什么呢?心智成熟,就是一个人必须自己经历的过程,勇于让自己置身未知,不断挑战自己。通过心灵的不断成长,让自己最终更能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自己与这个现实世界的关系。 心智的成熟,心灵的成长,只能是自己独立完成的事。

不期而遇的好运与收获,是后天可以习得的技能。心智成熟是不断抛弃旧的自己,勇于去挑战新的自己,不就是我们的“新生”吗?又是什么呢?不就是要不断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要不断的升级更新自己的概念吗?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