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30km后掉速,该如何解决?

如何避免30km后掉速,甚至像专业选手那样加速呢?...



对于多数业余马拉松爱好者来说,对于马拉松的热爱程度可能是专业选手都做不到的,但在热爱它的同时,又会对马拉松比赛30km后辛苦的过程有点头疼。30km后掉速,带来的不仅仅是成绩上的不满意,随之而来的是与身体极限作斗争的痛苦。那么作为业余选手,如何避免30km后掉速,甚至像专业选手那样加速呢?

要想避免掉速,首先得弄清掉速的本质原因及理论原因。当我们跑到后面掉速时,第一反应就是“因为我跑不动了”。那就对了,就是因为你跑不动了所以掉速,那么“跑不动”就是掉速的本质原因,毕竟在明显还有力气维持配速或加速的情况下,谁会愿意选择减速?那么为什么会跑不动?如果能真正地弄清这个问题,那么离你前慢后快地跑完马拉松就不远了。

对于多数业余选手来说,掉速主要由以下6个原因造成:

NO.1 跑量不足

跑量不足可能是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原因,眼瞅着专业选手每个月800公里,而我们平时也就三四百公里甚至更少,那么后面掉速理所应当。其实不然,专业选手的800km跑量,是为了让耐力系数再提高0.1,假设万米成绩为30分钟,800km跑量带来的马拉松的提高相比400km为3分钟左右。
业余选手毕竟要上班,没那么多时间跑那么大的量,放个3分钟也说得过去,为了提高3分钟去没日没夜跑步,牺牲自己一切业余时间可能多数业余选手不愿意。如果能保证赛前每个月350-400km,那么耐力系数达到4.7已经问题不大,再辅以专项练习,完全可以达到4.6的业余较高水平。专业选手的速度能力已经练到极限,为了能再提高一点,后程有竞争力,必须进行大跑量的训练,以保证积累充足的糖原。

NO.2 训练方式有问题

此方式为马拉松进阶跑者需要了解的。很多业余选手都懂得每周进行LSD训练,30km、35km的距离每周都会进行,月跑量也不小,自认为自己的有氧耐力已经没有问题了,但实际比赛过程中,却发现后程仍然会出现明显的掉速,这是为什么呢?刨去配速问题、天气问题不说,还是从训练中找原因吧。

举个例子,一个人万米成绩为36分40秒,跑量也有每月400公里以上,按照理论上来说,他完全具备在马拉松比赛中冲击2小时50分的实力,但实际上事与愿违。原因很简单,平时他只进行5分配速的LSD,比赛中却需要以4分配速进行,肌肉、心脏能适应吗?所以,在一个完整的马拉松备战周期中,LSD应放在早期进行,积累有氧耐力,在训练中后期,一定要进行比赛配速跑或者乳酸跑的练习。高质量的跑步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跑量上的不足!

举个例子,浙江跑友晨恋之路,跑量大在业余跑步圈是出名的了,但他的每月600-700km的量大多数是5分开外的配速,所以每次跑到后程都会出现掉速,这一点我也多次和他提到,他只要做出改进,250轻松告破;而北京跑友荒城,万米还没晨恋之路快,但马拉松后程能匀速或加速,就是得益于每周2-3次的节奏跑。

NO.3 配速不合理、补给不足

配速前快后慢,早就被认为是业余选手的通病。制定合理的配速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业余选手来说,如果有350-400km跑量达到耐力系数4.7问题不大,如辅以较高质量的训练达到4.6也不是难事。建议平时有一定跑步基础和跑量,但对配速制定比较迷茫的跑友,以耐力系数4.65做为预定配速,赛前可进行该配速的专项训练。比如,万米40分,那么马拉松可按40*4.65=186分钟进行,即4分25秒/km。从起跑开始,就严格按照该配速进行,千万别随大流起跑一兴奋迅速冲了出去,那后面就等着掉速吧。
在此提醒一点:马拉松是诚实的,别总想着我今天能超常发挥,起跑快点没事,有什么样的水平就跑出什么样的成绩。另外,并不是全程匀速最舒服,比赛过程中,可以有一些较小的速度变化,根据不同赛段可有调整,这个不做强调,需要跑者自己去探寻。
对于比赛过程中的补给,只需做到逢站必补,饮料站多补,用水站少补即可,没啥多说的。

NO.4 跑龄短

这个原因可能会被忽视,有些人身体好,天生速度快,一上来就跑马拉松,而且跑量很大,但发现成绩却不咋地,后程仍会掉速。根据观察发现,有氧能力的提高不仅靠跑量,也靠跑龄,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初跑者跑量再大,也难以达到一名老手的耐力水平。或者说,跑龄可以弥补跑量的不足。



举个例子:我有一跑友,网名大鹏,就是刚跑了1年,但天生身体素质好,400米52秒,800米2分05秒,在每月900km跑量的情况下,厦马成绩也仅为2小时54分。而我另一位跑友周大师,跑了六年马拉松,尽管400米没进过1分钟,800米也就2分16左右水平,跑量也比他小,但厦马在受伤情况下仍然跑了2小时35分,这就是多年跑龄起的效果。所以说,有氧能力,或者说长短距离的衔接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的,需要长时间积累。

NO.5 赛前准备不足

赛前准备包含多种,状态调整、饮食、睡眠等都要考虑进去,一般赛前7-10天可逐渐减少跑量,赛前1-2天只需轻松活动即可。饮食方面,有些人戒不了喝酒的坏毛病那就别怪自己跑不好了,至于吃什么?其实并没有太大讲究,多主食、吃饱、忌油腻、辛辣即可。



这里重点提到下,赛前一天糖原补充极其重要,甚至重于训练!比赛前夜的晚餐如果不吃或者吃不饱的话,甚至直接让你几个月的训练成果成无用功!

这里我是有血的教训的,2013年北马让我终生难忘,这是我居然用到“走”的一次比赛!就是比赛前夜饿着肚子,尽管训练已基本做到完善,但30km后崩得及其惨烈,甚至比没怎么训练的首马还要惨,毕竟首马因为跑量太少仅仅是掉速30秒,北马那次直接走了很多,以至于比预定时间慢了10分钟之多!而2个月后的厦马我强行吃饱主食(7小碗米饭),在受伤且训练不足的情况下,30km后还能加速,这就是明显的反差。

NO.6 天气炎热

以上五点是主观因素,可以自己控制、调整,但这一点是靠天收了。一般气温在10-15度最适宜进行马拉松赛,一旦超过20度,对于跑得快的还好点,毕竟耗的时间短,更多时候是气温还不至于太高就已经完赛。对于跑的慢的来说,后程掉速效应会非常明显,这时只能自己通过用水站的海绵自行降温了。



以上6个原因我认为应该是绝大多数业余跑者所碰到的问题,跑者可自行对应寻找原因,并加以改进,做到后程不掉速应该不会太难。



最后再次申明一点:后程不掉速和跑龄有关,和年龄无关!“年老体衰”这个词固然存在,但不是为掉速找借口的理由,相反,在实际比赛中,更多后程狂掉速的却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

以上内容转载自马拉松吧

版权归原作所有
点击你感兴趣的标题吧

中国马拉松赛事日历(更新于9月1日)

提高马拉松训练成绩的16种训练方法(一)

提高马拉松训练成绩的16种训练方法(二)

初跑者训练错误大全

大腿后侧疼痛多半是由他惹的祸

小腿前侧的成长痛

聊聊跑鞋尺寸那些事儿

当马拉松与大姨妈相遇,是弃赛还是硬上

第一双跑鞋陪你跑了多远,你还记得他么?

健身后这9件事千万不能碰

如何用心率来指导跑步训练和比赛

穿越8个国家跑过的8980公里,从没考虑放弃

夏季补水最好随身携带 跑前两小时先喝500毫升

90斤女生和120斤女生的夏天有什么不同?

跑步那么苦,怎能不善待恢复?

小金再开车,与你聊聊酥胸那点儿事儿

小金老司机,与你聊聊女生跑步私密事儿

天气热到这个程度,怎样跑步最安全?

闪电划过天空,星辰也变得黯淡无光——致博尔特

交叉训练助你轻松夏训,训练不只烈日下奔跑一条路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悦跑圈APP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