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琴声专访】沈阳音乐学院附中于泳老师

好琴声:您在学习过程中是怎么样突破瓶颈期的?于泳老师:“回忆小时候学琴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愉快的和痛苦的回忆...



好琴声:您在学习过程中是怎么样突破瓶颈期的?

于泳老师:“回忆小时候学琴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愉快的和痛苦的回忆,这是每个琴童都会经历的过程,最开始的时候会有烦躁和抵触,但当你冷静下来之后,你会觉得做任何事情都会遇见这样那样的困难,一旦遇到困难就退缩了、放弃了,那么任何事情你都做不好,这个时候还是需要老师的帮助,以我的经验,老师会给你一个明确的道路,给你一个方向,给你很多通向这个目标好的方法,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配合老师,顺利地度过瓶颈期,一旦突破,你就会觉得你的收获和自信心会增加许多,对未来的学习也是一个促进。”

好琴声:您对小提琴学习的孩子有什么好的建议?

于泳老师:“因为也教学了20多年了,看到了每个年龄段不同孩子的成长和学习经历,目前国内孩子们的整体素质还是非常好的,而且孩子们对学习音乐的欲望和诉求都很强烈,这都是目前我国孩子们的优势,从国际上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积极的态度,我们国内的孩子都是领先的,目前国内有很多琴童和家长,对学习音乐的目的性过强了些,因为音乐本身带给人类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不是一个简单的就业饭碗,他是丰富我们人生、完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提升品位的,对人非常好的帮助,如果从这个出发点去做,孩子们又轻松、又愉快,接受的又会相对深一点,不会枯燥的为了某一个目标去做,一旦达不到,家长和孩子都很失望,这个是目前国内的孩子和家长需要考虑的问题。”



好琴声:纵观国内外差异,您能简单地谈谈吗?

于泳老师:“这个话题比较大,从小提琴界这几年国内外经历来看,西方音乐毕竟不是主流,我们在跟他们学习,在各类比赛中,我们的孩子所显现的技术层面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对音乐的理解对艺术的表达方式上,我们和西方还是有差距,这个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缩小的,音乐性从小培养很重要,技术和艺术的并重,这个在目前教育的时候是非常重视的,十几年前,中国很重视对技术,对艺术性稍微低了点,毕竟我们理解有限,我们可能就会利用技术去弥补一下,当然技术是对音乐的必要支撑,这几年国内对整体能力和艺术性要求比十几年前大大提高了,国人的认识也上去了,我们现在许多国际比赛中都有华人的身影,也成为华人的骄傲,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也是非常高兴。“

好琴声:您对第三届中华好琴声有什么的期望呢?

于泳老师:“孩子们需要一个这样的平台,需要一个拓展视野,需要一个检验教学能力和标准的广泛平台,如果我们像国外一样,给孩子们创造很多这样的机会,孩子们就会在不断的有方向性的训练的过程中,有互相之间不断借鉴的环境下,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帮助,非常感谢好琴声能给孩子们提供这个平台,我也希望好琴声视野面越来越大,辐射面越来越大,能给更多的孩子们提供机会,也希望好琴声能真正的做到中国的一个高端的音乐品牌。”

评委介绍:

于泳,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小提琴副教授、中国小提琴学会理事、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留俄硕士。
1996年起任教于沈阳音乐学院,2005--2008年由国家教育部公派至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于著名教育家、俄罗斯功勋艺术家布拉朵夫学习小提琴演奏及教学, 并师从国际著名专家、评委斯达吉耶娃学习室内乐。曾参加沈阳国际音乐节、北京音乐节、韩国首尔音乐节、沈阳中外音乐交流展等大型艺术活动的演出。编著出版了《实用小提琴学习教程》。现为沈阳音乐学院附中管弦学科负责人。

文编:达瓦绛曲

关注好琴声微信
了解学琴那点事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