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特辑】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二十三: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即“初五”的意思。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艾叶用各种习俗来过节。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即“初五”的意思。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艾叶用各种习俗来过节。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的由来,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据说楚国灭亡后,屈原悲痛投江,人们竞相划舟出去寻找屈原的尸体,这一行为演变到后来,就成了赛龙舟。但是人们一直找不到屈原的尸体,于是就丢米团丢到河里喂鱼,想把鱼喂饱,以防止鱼吃屈原尸体,这则是后来“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端午节一个重要风俗就是赛龙舟,这种风俗从楚国就开始了。龙舟比一般的舟要狭长细窄,船头雕着龙头,船尾雕着龙尾,船身上也画有龙纹,所以谓之龙舟。几十个身强力壮的青年小伙驾着龙舟,在波涛中争相竞渡,锣鼓喧天,给端午节添上了几许热闹气氛。
从晋朝开始,吃粽子就是端午必备食品,到了今天,更成了端午节标志。粽子的制作极其有特色:用艾叶或者箬壳包上糯米,然后糯米里加上特色馅料而制成。根据里面馅料不同粽子又分为不同种:北方比较流行在里面包蜜枣、豆沙,如北京枣粽。而南方则流行在里面包蛋黄、火腿、鲜肉等,如嘉兴肉粽。
端午节在中国传统习俗中还被称为邪魔当道的日子,蝎子、蛇、马蜂、蜈蚣、蟾蜍这五毒并行。端午节的很多风俗与避五邪有关,比如插菖蒲艾叶,饮雄黄酒,挂香囊等。
插菖蒲艾叶,是端午辟邪的风俗之一。菖蒲自古被认为是五瑞之首,叶子似宝剑,可以斩千邪。艾草可以招百福,可杀菌,插在门口,能赶走病魔。到了端午节,人们就会将菖蒲艾叶用红线绑成一束,悬或插在门上,以驱邪招福。
端午节要饮雄黄酒,这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尤为流行,传说中的白娘子就是在端午节饮了雄黄酒而变回原形的。雄黄也叫“鸡冠石”,将微量雄黄加入酒中制成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还可以治皮肤病。端午节之后就是夏日了,蚊虫瘟疫开始盛行,而雄黄酒则有预防之用。
为了让小儿女们安然度过这个五毒横行的日子,父母会在其手臂上绑上五彩丝线,或者脖子上戴香囊,以驱魔辟邪。香囊是用碎布缝成的,里面可以装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或者辟虫的雄黄粉。随着岁月演变,香囊的造型越来越精美,也成了端午节重要工艺品。
从战国的荆楚到现在,端午节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岁月,虽然历经演变,风俗有所变化,但仍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2008政府将端午节定为年成为法定假日。
在这一天,人们吃粽子,看龙舟、插菖蒲,将这古老的节日习俗一代代传承下去。

资料来源:国图空间


关注中国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页面

通讯录→订阅号→右上角“+”→搜索“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

主页面→右上角“+”→添加朋友→点击下方公众号→搜索“中国民俗学论坛”或“folklore-forum”

文章页面

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添加关注

分享页面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下载中国民俗学指阅微站客户端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