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滴滴一下,马上出发”到“滴滴一下,马上加价”,怨谁?

这2天,一篇炮轰“滴滴”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刷了屏。该文“怒斥”了滴滴打车难、坐地起价、扰乱市场经济等问题,“你...





这两天,一篇炮轰“滴滴”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刷了屏。



该文“怒斥”了滴滴打车难、坐地起价、扰乱市场经济等问题,“你把人心都给变了,让我怎能不恨?”...文章发布不到一天阅读量便达10万+。





随即更多声音接踵而来:




人们对“滴滴”的积怨似乎在一夜之间突然爆发,曾经“滴滴一下,美好出行”的打车神器为何引发众怒?

您好,你需要支付一笔“调度费”
整个2016年,滴滴Uber合并、网约车新政...习惯叫车出行的人们经历了好几次折腾。进而到了新年的前夕,不少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市民发现,在早晚高峰甚至不少传统非高峰时段里,通过滴滴等平台打车已经变得很困难,要增加叫车成功的概率,往往得加价,这让很多人困惑不已。

网友吐槽“不给小费叫不到车”:
那究竟什么是“调度费”?滴滴客服人员回复,在上下班高峰期,打车人多而出租车少的情况下,收取“调度费”是为了帮乘客优先调度车辆,保障更快出行。系统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订单,计算出“调度费”的价格,乘客用软件叫车时,窗口会显示“调度费”的金额。此外,调度费收入归出租车司机所有,滴滴平台并不收取。
 


其实滴滴、Uber等网约车“溢价”现象早已存在,不仅仅在雨雪等恶劣天气,在特殊节日、出行高峰、深夜等高峰时段,专车会每隔几十秒提示你“我涨价了!”1.2倍、1.6倍、1.8倍……

这个机制在2015年8月份就已经出台,当时滴滴推出“动态加价”时,就迎来诸多用户和专车司机的抵触情绪。但滴滴一方面安慰用户是为了提升约车成功率,另一方面则鼓励司机,承诺将加价部分奖励给司机。但好景不长,“动态加价”逐渐越加越高,甚至有司机恶意等客户加价的问题。
Uber中国前员工谈婧表示,这样的规则会给平台双方带来什么激励呢?司机知道用户可以多次选择加价,于是司机选择第一次不接不加价的担子,他知道你叫不到车就会提高小费,就故意等着。

有说法认为,由于目前网约车市场过度集中,部分平台已经形成垄断,导致可以随意进行加价,订单取消的规则也存在漏洞。中国之声记者向多个城市出租司机求证得知,在出租车订单中,订单所加调度费确实由司机获得,滴滴方面并不抽成。而滴滴专车、快车,价格则确实因订单量增加等因素,由平台调节。
2017年打车更难了?
除了动辄加价,很久未被提及的打车难问题最近也重出江湖,知乎上一则“为什么2017年年初打车难”的帖子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1月21日晚,“滴滴出行高级产品总监”罗文称自己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与之前相比,最近等待接单、接驾的时间更长,也更容易被动调。但他的解释是:“春节到了”,随着春节假期的临近,司机在线数量下降了近25%,而订单数量则以30%的幅度增长。

然而,这个解释显然抵挡不住网友们的疯狂吐槽。

加钱也打不到车

有人认为因为网约车新政,快车和专车已经减少,但是由于网叫出租车那边,滴滴完全拿不到分成。所以滴滴会有选择地不给出租车司机发单,以促使让用户预约快车或专车。





街上的人叫不到车

在滴滴上叫车的人多了,导致了你可能站在大马路上扬招半个小时,亮着绿灯的空车一堆一堆路过,但就是不停车,因为他们可能接了网调的单,赶去别人的目的地。


加价政策方便司机选择性“拒载”

市民小刘表示,滴滴平台又没有强制派单,所以司机一听到不想去的地方,或者是等着就要加价。其实前端就是和拒载一样的,但是这本来是双向随机的选择,但是现在变成了你的目的地信息被掌握了,你又还没上车就不算拒载了。

Uber中国前员工谈婧表示,滴滴的派单逻辑存在问题,导致其引导了司机的故意加价和接单速度慢。司机会倾向于不接不加价的订单,而乘客需要反复加价才能叫到车,由此,双方都浪费了时间。



随意取消订单

网友@Soloist-表示:司机在开车前一小时随意取消订单,只是在评分上略减, 没其他任何惩罚措施;而对于早几天就约了顺风车准备出发的乘客 ,被取消了的订单也无法评分,投诉过去永远只是很抱歉。

动辄加价、寒风中打不到车、使整个出租车行业的服务质量降低...很多人抱怨打车软件的出现不仅没有方便乘客打车,反而使打车更困难了。
没有滴滴你就叫得到车了?
然而,另一方面也有不同的声音为滴滴喊冤:叫车难这个锅真不能让滴滴背。



首先,有人觉得加价政策是一种市场经济,价格是由供需的杠杆决定的,供大于求自然价格下降,供小于求,自然奇货可居越来越贵。打车的人需要方便,又在这么多人抢车子的情况下自然价高者得。人们还是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在市场调节下最后还是会回归理性的。

其次,有人分析打车难最根本的矛盾就是叫车的人太多,能够运送的车太少。在车源不够的情况下,打车软件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这种情况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当你在高峰期(如上下班时间)需要叫车时,无论你在打车软件上开出30元还是更高的小费,你该叫不到车还是叫不到车。
某滴滴前员工表示背后主要是政策原因,因为新政发布后,其实网约车的数量就是越来越少。出行需求变多,供给又更加跟不上,打车难这个问题就是会更加突出的。

司机王师傅也承认,相比去年,今年分蛋糕的人少了,订单确实更多。“有网约车和没有网约车,今年就前两年节前看,那确实今年的订单更多,因为很多专车已经不能开。”
事实上,目前市场上的数家网约车平台,所提供服务模式略有不同,以首汽、神州等自有车辆平台来看,仍然是强制派单给司机。易道等则根据车型不同,采取派单和选单结合方式。很多人表示通过市场调节的方式,未来网约车平台还是可能更多的竞争者进入。

不管怎样,从最初的便宜快捷、万人宠爱到如今的怨声载道、怒而卸载,滴滴出行的口碑恶化证明了“互联网+打车”这一商业模式的路还很远,如何解决随意提价带来的体验滑坡、如何与传统出租车形成良性互补等等仍是未来亟需解决的问题。

编辑:付慧敏

微信编辑:刘曦文

资料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你对无聊一无所知、新浪微博、知乎用户、姑苏晚报、搜狐科技(何帅)、沪法网、烟火食记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