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因素,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当前社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学习成绩好坏,不光和学校教育相关,家庭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国教育科...

在当前社会,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学习成绩好坏,不光和学校教育相关,家庭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状态的调查显示,学前班、课外班等家长热衷的学业支持因素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影响并不大,相反,家庭对孩子的隐性学业支持因素更值得关注,那些善于听取孩子意见、正能量多的家庭,孩子的学习成绩会更优秀。
正向影响

1 正能量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会更优秀

好家庭就是一所好学校。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的一些隐性学业支持将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带来积极、正向的影响。

2 善于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 孩子成绩更优秀
  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更多采用协商、民主的亲子互动模式。数据显示,“会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占39.11%,而子女成绩较差的比例仅为19.90%。

面对教育分歧,父母选择“私下再协商”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高达76.10%,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家庭选择比例仅为11.98%。

在民主、友好的家庭中,学生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和能动性,信任感被学生内化为学习潜力和动力,运用于学习的自我管理中,继而促进学业水平的提高。

3 父母情绪越正向 子女成绩优秀比例越高

家人间的情绪理解与反馈不容忽视。调查显示,家庭成员间对情绪的理解和反馈越好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越高。

如当父母情绪不好时,“能感受到家人支持和关心”的家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最高,为74.12%,而冷漠、疏离的家庭中,如“不如不说,说了更闹心”和“说了他们也不能理解”,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12.48%和5.41%。

本次调查还发现,家庭结构对小学生学业水平有显著影响。离异和再婚家庭中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大大降低;而在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中,单亲和再婚家庭又占了相对较高比例。

4 父母经常读书看报 孩子成绩更优秀
  数据显示,“阅读型”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更高。闲暇时父母经常“读书看报”的家庭中,其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31%,高于“看电视、玩电脑、手机”(27.43%)、“朋友聚会、打牌娱乐”(24.90%)等家庭。

调查还发现,学业水平较高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也相对更多。由此看来,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型”家庭氛围对小学生学业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

5 家人共进晚餐 孩子成绩普遍更好

小学生学业水平与家庭组织娱乐活动的频率密切相关,家庭组织娱乐活动的频率越高,小学生成绩优秀的比例也越高。数据显示,选择“从不”、“偶尔”和“经常”组织家庭娱乐活动的家庭,成绩优秀的小学生比例分别为17.74%、27.35%和39.19%。

进一步对每周家庭成员共进晚餐的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几乎每天”和“每周2-3次”家人共进晚餐的比例均高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家庭。

有意思的是,“爸爸经常和孩子做的事”对小学生的学业水平影响明显。
6 会管理零花钱的孩子 学业水平更高

自主管理能力高的小学生学业水平也更高。数据显示,当问及小学生“兴趣班是怎么选的”,能表达自己喜好愿望、独立做出选择的小学生(“我自己选的”)和能与父母商讨听取父母意见的小学生(“父母和我商量的”),成绩优秀的比例相对“同学上,我也上”、“父母决定的”的比例高两倍。

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随着自主管理零花钱能力的提高,其学业优秀的比例也直线上升。53.30%学业水平较优秀的学生会将零花钱“攒起来,有计划地花”,比成绩较差的小学生高17.97%。

7 孩子是否做家务 成绩反差比较大

自理能力强的小学生学习能力也强。当问及“孩子分内的事情总让您帮忙,您会怎么办”时,在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比例最高,为43.11%,“有求必应”的比例最低为2.12%。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那些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3.17%,而持有“孩子应该做些家务”观点的家庭中,此比例为86.92%。
非正向影响

1 学前班课外班都没多大用

学前班教育、择校行为、课外班学习或者课外作业,这几项是小学阶段最为常见的家庭教育行为,但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的这几项显性学业支持并不能换来小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理想的成就。调查同时指出,近三成家庭感觉教育支出负担过重,逾五成家庭仅“刚好能承受”教育支出压力,不难看出,课外班等显性学业支持投入过度,而性价比较低。

2 学前班没给孩子带来任何学业优势

在“幼儿园小学化”被明令禁止后,出现在幼小衔接交叉路口的学前班,能否让孩子在小学低年级出现短暂的学业优势呢?本次调查中有高达八成的小学生入学前都上过学前班,但成绩优秀的小学生中,“没上过学前班”的比“上过学前班”的孩子多10.89%,在成绩较差的小学生中,上过学前班的比没上过的多大约10%左右。可见,学前班不仅不能帮助小学生在学习早期赢得任何学业优势,而且也不能对其小学阶段的学业产生积极作用。

显然,这种让孩子提前脱离幼儿园、过早小学化的学业支持,看似先行一步,实际意义不大。从某种程度上讲,反而因为使孩子过早接触学科知识,学习与之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不符合的过难学习内容而引发其挫败感,降低孩子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调查中还发现,家长们一致有“学前班毕竟不是正规小学教育”的想法,所以一开始就弱化了培养孩子良好学习意识和习惯的想法,自身也未能适应孩子角色的转变,不知如何进行学业辅导和支持。以上种种原因,都使上过学前班的孩子进入小学后,反而会有学业上的倦怠和松懈。

3 择校的效果令人失望
  家长的择校动机源于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希望让子女享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获得学业上的长足动力与支持。但是,择校到底能不能提高小学生学业水平?本次调查通过对比“择校生”和“就近入学”小学生的学业情况,发现择校生中成绩优秀的学生为29.95%,就近入学学生中成绩优秀的为28.48%,二者相差甚微;同样,在良好、中等和较差等其他学业水平中,二者的数据也较为接近。可见,择校并不能让成绩优秀或良好的小学生比例因此升高,并不能给家长带来期待中的效果。

4课外班与课外作业并不能提升孩子的成绩

现今的教育市场上各种儿童兴趣班、补习班五花八门。访谈发现,家长给孩子报班的目的,无论是短期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还是觉得对子女未来发展有好处,都对课外班抱有提升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本次调查显示,近九成小学生都在上“班”。成绩优秀的学生中,有63.82%的参加了课外班;成绩较差的学生中,更有高达93.95%都参加了课外班。由此看来,学习成绩欠佳的小学生是报课外班的主力,而在课外班上耗费的大量金钱、精力和宝贵时间是否能扭转“学习成绩较差”现状,还需进一步关注。

课外班的作业能否促进小学生的学业表现呢?调查中表示有课外班作业的小学生高达81.50%。其中,79.08%成绩优秀的小学生和91.79%的成绩较差的学生每日都会有课外班作业。访谈中问及家长“作业对孩子成绩的提高有作用吗?”受访的10位家长中有7位觉得“作用有限”,有1位觉得“应该有作用”,另外2位表示“没感觉”。而这10位家长的子女却一致认为“不知道”、“说不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额外作业时间与小学生学业水平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更多的作业时间并不一定带来更好的学习成绩。

正如美国家庭作业问题专家所说,学生家庭作业的时间与学习成绩呈曲线关系,即当作业时间达到最佳时间点时,学生成绩最好,一旦超过这个时间成绩会下降。库伯也曾指出,家庭作业时间所产生的效果与学生年龄密切相关,低年龄段(小学中低年级)孩子家庭作业时间与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几乎为零。由此看来,给孩子布置额外作业的效用确实有待斟酌。

总之,学前班教育、择校行为、课外班学习或者课外作业,这三项小学阶段最为常见的家庭教育行为,并不能换来小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理想的学业成就。可以说,此类投入性价比较低,不仅不能带来合理的收益,反而存在投入过度造成的负面效应,如孩子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减弱,重复学习带来的倦怠、注意力涣散等不良学习习惯,过度、过早学习让孩子身心俱疲,易产生厌学、逆反等不良心态等,这都会在基础教育阶段给个体带来难以预计、不可估量的消极影响。

有人用微信聊天,有人却在微信中学习,成长。下面是2016最HOT公众号,赶快试试新的关注方法吧!



★长按二维码,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进行关注。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