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札记(七十九)立足实际,理性疗愈!

而或许,我们作为内家心理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既要看到个案内在的心灵成因,同时也要衡量个案的现实情况,既要协助个案清理内在的偏差错乱让她不再重蹈覆辙,也要协助个案厘清现实、看清真相、早日从现实的泥潭中脱身!...



学生:老师,请你再谈谈内省这个话题!

一敏:上文我稍微谈了一下关于灵性体验与理性思维的区别,今天还是继续这个话题!

那么现在看来很多人的问题就会是,要么过于灵性而缺乏必要的理性,所以难免偏差错乱!或者就是光有理性而缺少灵性,又难免冷酷机械!

所以,我们需要平衡,平衡也正是内家文化的核心,是谓“一阴一阳谓之道也”!

那现在,我们就谈谈秩序、规矩、逻辑与力量了!

当然不可否认的事情是,在任何的咨询当中(包括婚姻咨询),几乎都是只有一方前来,而且几乎都是女性前来,而我们能帮助调整的只能是前来求助的个案了,大多时候,我们都在协助个案进入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检视自己的潜意识,是如何制造了这一切的现象,到底这些困境的发生,是自己的潜意识在上演着什么?简单说我们所做的就是让个案最终从潜意识的牢笼中挣脱出来!

就比如,我在《在路上2——生命的重建》所呈现的案例L,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看见,个案现今婚姻的种种困境,几乎就是曾经在原生家庭中的种种遭遇的潜意识投射而已。

确实我们是必须透过深入的疗愈,才能让那些潜藏于个案心灵深处的信念逐一松脱,并且不再影响着个案。

但若是因此就迷信于,仅靠感性的疗愈,就可以让自己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有点不现实了。

嗯,这是不现实的!那我们就谈谈什么是现实吧!

现实就是,《札记(七十八)》中的个案L的丈夫,已经是摆明了“谁都不选,但谁又都想要”的局面,甚至公公婆婆也都劝着个案接受这样的现状,想想两个孩子都还小,还需要妈妈的照顾,反正她们都是拿她的前夫没有办法的,而一夫两妻显然又是前夫想要的结果,那就接受这个结果吧!

而这个时候还要个案去穿越自己的恐惧,要个案不要去控制他,要个案去接纳、去宽容、去理解、去爱他。这实在是罔顾现实的鸵鸟政策了!

现实就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前夫变本加厉,而自己最终却是压抑委屈到死,“宽容”、“接纳”、“理解”、“爱”最终只是美好的名词而已,然并卵!

而等待她不远的现实却是,让两个孩子在如此偏差错乱的家庭中继续成长,你想要孩子接受什么样的价值观?未来怎么看待自己的父母?怎么理解婚姻?也学着接受一夫两妻?要不然还能怎么办?妈妈爸爸不都这样?

现实就是,《在路上2——生命的重建》中,个案H的前夫在没离婚之前,外面已经有家且生有小孩了!现实是,前夫在和她婚姻的十几年时间里,一直在上演着猫捉老鼠的游戏,而前夫的婚外情更是从来就没有断过。

所以,我们只是一味的让个案疗愈自己的内在?只是一味的告诉个案,你改变了对方也会改变?或者只是告诉个案,你好了谁在一起都一样?或者让她看到,这是你前世的业力,所以你就当做偿还业报好了?

这真的是坑爹的心灵教导了!

或许,从来没有学过心灵的人,会很直接的告诉她,你还和他牵扯什么?直接离婚啊,这样的男人,你还要他干嘛?难道你以为他会改变,会因为你的善良而改变?要改早改了,醒醒吧你!

是啊,从来没有学过心灵的人,很多时候给出的建议,往往是直截了当的,甚至是直指核心的。

而或许,我们作为内家心理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既要看到个案内在的心灵成因,同时也要衡量个案的现实情况,既要协助个案清理内在的偏差错乱让她不再重蹈覆辙,也要协助个案厘清现实、看清真相、早日从现实的泥潭中脱身!

当然,在心理咨询中,心理师也必须考虑的另一个现实会是,

长期处于这些偏差错乱关系之中的个案,却是又是没有能力看清这些现实的,正如,H在原生家庭中从来就没有体验到,什么叫做家庭伦理道德,什么叫夫妻相处之道,什么叫相濡以沫,什么叫相敬如宾了,所以若是如此,她再怎么疗愈自己,其实也很难进入一段良好的两性关系,或许疗愈到最后,她会“跟自己相处”的不错,但夫妻关系,其实还是很难的。

同样的道理作为L,也是一样,后来她告诉我,她当时为何会选择那么做,因为她妈妈也是遭遇了这样的事情,而且她从小也是看着父亲一次又一次的出轨的,所以当她遭遇了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所能想象的就是,我不要像妈妈那样大吵大闹,让家里永无宁日,所以,心灵导师的教导也就恰恰契合了她当时内心的无意识需求了。

但终归来说,她们都是不知道,如何理性的面对这些事情,何谓夫妻当中本来该有的界限,当夫妻间出现问题的时候,她们也是不知道有什么方式,是可以让彼此都跨过这道坎,然后让彼此关系走的更深,更加长远。

而这些即是理性思考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也是幸福的重要元素了。

若她再不习得这些,那么她在婚姻中永远还是会无助、恐惧,还是会不知所措,还是会没有幸福可言,而这已经是和疗愈没有太多关系的事情了。

而这些,曾经是由宗教、氏族、或是私塾、家学、学馆等所承担的!而今天这块是相当缺失的,所以,当个案来临的时候,心理师是需要考虑这一块的缺失,如此方能不太偏颇!

好了,这个话题我们下一篇还是会继续探讨。今天就到这里了!

学生:好的,谢谢老师,真是很有趣的体验!

2016/5/21   一敏

编者按:

1、点击文中提到的标题链接,可进入对应的文章,阅读原文;

2、关于“立足实际,理性疗愈!”,之前,一敏老师有篇引人深思的案例,可以说,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这个部分的缺失,可能带来的结果,具体见:

《案例:带着痛醒来?还是带着希望睡去?》

~~~青稞时代,成长的力量~~~
心理师训练与心理咨询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一键加关注


预约联系:助理咨询师丽丽
电话:0757—28361556   18674008676
微信: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一键加好友


QQ:498529717
QQ交流群:469506371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