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族20年后的样子”吓坏很多人!赶紧提醒孩子,站起来动动吧



如今,孩子们已逐渐适应居家,学习生活,并即将迎来全新的线上,学科教学。

暂别教室,家里的一方书桌成,了学习的新“阵地”。不少用功的学生从早到晚“扎根”在椅子上,不愿挪动半分;家长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便把吃吃喝喝都,送到孩子手边。殊不知,这份关爱竟会为,孩子埋下巨大的健康隐患。
坐着“长大”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据统计,人们每天有60%以上的时间是坐着度过的,平均超过9小时且其中一半时间,是持续坐着

孩子们在求学阶段,常年伏案苦读,进入社会后又将成为“办公室一族”。

而在英国科学家看来,习惯久坐的人20年后会变成Emma的样子↓↓

Emma耸肩驼背,面色蜡黄,全身肿胀,鼻子、耳朵里长满了毛发,她还有静脉曲张和一双,充血的眼……


相信家长们都难以接受,自己曾经活泼可爱、体态健康的孩子竟会因久坐,变成这个模样!
久坐——健康的慢性“杀手”
事实上,久坐堪称最温柔的慢性自杀,它带来的伤害远,不止样貌的改变,而是全身性的伤害。



伤代谢

久坐时,下肢肌肉活动基本关闭,新陈代谢速度会下降50%左右,分解脂肪的酶产生减少,约90%,不可避免要变胖。

这样一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都提高了。



伤肠胃

久坐、缺乏运动,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摄入食物长时间淤积,日久则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症状,长期胃肠负荷,加重得不到缓解,易致胃十二指肠溃疡。



伤膝盖

久坐尤其是跷二郎腿时,会使膝关节保持在一种扭曲,的状态,时间长了就可能,导致膝关节疼痛。

另外,长时间坐着,双腿的血液循环会减慢,容易形成血栓。 一旦血栓跑到肺部把肺,血管堵住,就可能引发致命的,肺动脉栓塞。



伤脊柱

刚坐下时,你可能还会注意,自己的坐姿,时间久了或者一忙起来,就变成勾肩驼背。

错误的姿势会增加,脊柱负担,引发颈椎、腰椎疾病,颈痛、腰痛在所难免。
如何将久坐伤害降到最低?
总体来说,要想降低久坐伤害,关键要做到两点:

1. 端正坐姿,避免跷二郎腿、长时间盘腿坐等姿势

孩子们在线上学习时,应当尽量保持这样的坐姿:

  • 头颈:肩膀放松,双眼目视前方,视线与电脑顶端或,显示屏的上1/3处保持平行。


  • 手臂:在使用键盘鼠标时,手、手腕、前臂最好呈一条直线,肘部自然弯曲,置于身体两侧。


  • 背部:后背挺直,臀部应该能接触到椅背,可在靠背下方放个小靠枕,让下背部保持一种自然的“C字型”曲线。


  • 腿部:腿部和腰部成直角,少跷二郎腿,身体重心均匀地,放在坐骨上,大腿大致平行于地面,膝盖可稍低于臀部。


  • 双脚:双脚平放在地面上,如果两脚够不到地面,可以放个鞋盒、几本书垫在脚下,使踝关节自然呈直角。
2. 减少久坐时长。持续坐着的时间,最好不超过30~40分钟。

久坐之后不妨起身站会儿,因为站立是一种很好的“运动”

站立时,心率平均每分钟会加快10次,人体每分钟能多燃烧0.7千卡热量1小时则是50千卡
英国公共卫生部门相关负责人,科文·芬顿教授说,站立的好处不胜枚举:

  • 站立能改善姿势,缓解背部疼痛。


  • 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心血管健康。
英国另一项研究证实,如果能长期坚持每周5天、每天累计3小时的站立,效果堪比跑,了10趟马拉松

这是因为站立时,腿部所有肌肉都在工作,如果再配合走动或,其他动作,肌肉活动量变大,消耗的热量就更多。
此外,站立还有助于改善情绪,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工作学习效率。
“站”出健康有原则
面对每天繁重的学习任务,孩子们应尽可能多地给自己创造站起来,活动一下的机会。
只要养成经常站立的习惯,就能省时省力地为居家学习,的健康加分。“站”出健康可以把握以下原则:

1.能站着就不坐。

2.想方设法走“远一点”。

很多细节的改变,可以帮助养成站立的习惯:

  • 站着背单词、读课文;
  • 站着和同学打电话聊天
  • 玩手机时尽量不坐着;
  • 用小容量的杯子喝水,增加站起来去接水的次数;
  • 学习如果感到困倦时,可以用站立、走动代替咖啡;
  • 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拖地、扫地、帮花草浇水、吃完饭去洗碗等等。……


需要提醒的是,站立也要适度,并非站得越久越好,而且长时间站在原地不动,也损害健康,站立的同时要多走动。
除了久坐的危害外,不少家长还会担心长期居家,线上学习会使孩子缺乏运动、视力下降。对此,市教委提出明确要求:

严格控制学生线上学习,时间。学生每天线上学习时间不,超过半天,小学阶段每节课不,超过25分钟,中学阶段每节课不,超过35分钟,并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和充足,的睡眠时间。

因此,家长们平时可以多监督、多提醒,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健康而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部分素材来源:微信公众号“生命时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

编辑:水马宅在家

审校:渔樵书生 浩然清音
为了不让您最关心的内容被湮没

防止我们一不小心失散

快把“首都教育”设置为星标吧★

只需三步↓↓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