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绿色产业投入年均超2万亿元 低碳城市试点将扩至100个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勇14日在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国“气候现实项目”联合...

导读

分析人士认为,发展绿色经济所需的资金除了政策的支持外,更需要通过金融手段来撬动。碳银依托绿色金融创新能力,打破绿色产业投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绿色金融投融资提供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让绿色金融投资无障碍。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勇14日在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国“气候现实项目”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会上透露,“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顶层设计正在抓紧进行,将覆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个行业,占全国的碳排放量将达到40%—50%。下一步,将加快推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及有关实施细则,强化全国碳排放交易法规的支撑,保证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运行。”

张勇表示,“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了“十三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的约束目标,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多项工作任务,下一步,探索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推广绿色建筑和新能源交通工具,将低碳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推进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低碳发展。

在探索低碳发展的新模式方面,张勇表示,下一步,将低碳城市试点扩大到100个,深化低碳城市、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发展典型案例。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探索近零碳发展模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勇)


碳银创始人、CEO俞兆洪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巴黎协定》生效后,中国节能减排和低碳生产领域的大规模投融资需求将加速发生,催生产业发展的同时,节能环保项目的最终低碳排放效果,将成为关注的焦点。就目前国内节能环保产业的现状来看,整个产业尚处于小而散的现状中,并无法提供有效的供给能力,行业缺少标准化和平台化的标准。

俞兆洪认为,绿色经济发展离不开四个方面:一是绿色低碳产业有序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面临整体改革,产业结构涣散、基础薄弱、行业无序竞争等制约发展,碳银以创新的低碳全产业链资源集成能力为基础,实现资源高效整合、协同发展,助力产业有序、健康的发展,避免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出现产能过剩;二是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绿色经济所需的资金除了政策的支持外,更需要通过金融手段来撬动,而行业环境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对等,将直接影响金融投资绿色低碳产业。碳银依托绿色金融创新能力,打破绿色产业投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绿色金融投融资提供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让绿色金融投资无障碍;同时为银行投资项目提供项目审核和项目监管,以确保未来收益标准化和可量化;三是项目管理标准化,碳银围绕低碳产业细分专业领域,开发行业的能效动态监管平台,将低碳节能项目管理模块化、标准化、平台化、流程化;四是区域经济低碳化转型,碳银专业的区域绿色低碳解决方案,助力政府回归策划者、引导者、管理者的本位,以此推动区域低碳化进程。碳银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第三方服务、项目实施支持、投资配套、产业孵化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并承担投资组织、投资实施及投资管理责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中国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


发展绿色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根据测算,绿色产业在今后5年内每年需投入约3%的GDP,也就是年均两万亿元以上。在全部绿色投资中,政府出资占比约为10%至15%,社会资本比重将占到85%至90%。

为解决绿色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使资金转向更为绿色的行业,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马骏建议,要发展绿色产业基金、发展绿色贷款贴息、建立绿色担保机制、建立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绿色股票指数等领域。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步伐正在加快,相关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贷款贴息等创新金融手段的发展将进一步解决绿色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并通过促进投资结构的转变,引导资金流向更为环保、低碳的领域。”马骏表示。(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