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校长:大学生就业难实际是个伪命题

最近十几年来,高校就业难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每一年似乎都是“最难就业年”。  扩招16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



最近十几年来,高校就业难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每一年似乎都是“最难就业年”。

扩招16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已从1999年时的85万人,飙升至今年的765万人;加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初高中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有700万,总计下来今年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约1500万。

教育部、人社部均曾先后表示,今年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就业压力较大。

然而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部分企业提高用人门槛、减少招聘规模乃至停止了面向应届生的校园招聘,也为负重求职的大学生们,压上了几根稻草。

农民工群体的数量也在稳步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747亿,比上年增长1.3%,数量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他们面临的是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两难境地,人口红利消失与技能不足并存,企业和农民工都面临着结构性矛盾。于是不断有人提出,让农民工把外出打工习得的技能带回家乡,以创业解决就业。

今年的就业形势之严峻,还在于出现了新群体——化解过程产能带来的分流下岗者。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介绍,去产能的目标是钢铁产能在5年之内要减少1亿至1.5亿吨,煤炭产能在3到5年内要减少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

媒体报道称,中金公司曾测算,未来2至3年,若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减产30%,将造成300万人失业,涉及行业包括钢铁、煤炭开采、水泥、造船业、炼铝和平板玻璃。

分流之后怎么办?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称,上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不会重演。

“与其养亏损的企业,不如养职工”,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认为,职工生活有着落了,经过培训可以重新找到工作岗位。

根治这些就业“困难户”的生机,似乎要从新经济中寻觅。这一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概念,是以“互联网+”这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为代表,已呈现出超乎预料的成长速度,也许能成为就业的新支撑。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3月9日,途经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时,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尽管今年就业形势非常复杂,他依然有信心完成今年的就业目标。

“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伪命题”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 郑强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郑强:这实际上是个被渲染、炒作出来的伪命题。考虑下中国的人口基数、国土面积和经济发达程度,再与目前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数量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跟美国、日本等存在很大差距,中国的高校数量反而是严重不足的。

新京报:现实中,有企业以经济下行为由,提高招聘门槛,减少招聘数量,你怎么看?

郑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下行时,企业提高用工标准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必然行为。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企业调整用工标准也是必然行为,所以大学生作为被选择者,应该调整心态去适应,而不是一味抱怨或者维持高标准。

新京报: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应怎么样解决?

郑强:首先社会不能再加压了,不要把大学生和就业问题放在火上烤。另外学生要对自己正确定位,放下身段,不要抱有一步登天的想法。现在社会喜欢炒作所谓成功人士的光鲜荣耀,我认为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他们背后付出的艰辛。我建议,学生们在就业时要明白想做将军必须先做士兵,当下手也是成功,把经历过的苦累当做难得的经验。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